讓空間留白:參與式建築設計 

封面
三聯書店(香港)有限公司, 2023年5月1日
今時今日,很多設計還是由設計師主導,人們以為一切都是設計師創作的物件,那就是設計。 其實設計不只關於一個物件,甚至是一間房屋,它們最終都有使用者,也就是用家。但是用家是否有參與設計的權利呢? 參與式設計正是由用家主導,讓他們把自己的想法及喜好與設計師分享,雙方運用合作的方式,共同構思設計的概念,一起製作,再一起享受成果。這種由下而上的設計參與模式,讓不同背景的人也可以參與設計過程,包括本書提及的長者及青少年,透過設計,他們得以發揮創意及想像。設計師亦在過程中更深刻地了解到長者及年輕人的需要,讓設計更到位;更重要的是,設計成為了設計師與他們的溝通工具。原來設計是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。 本書以「留白」為主題,通過不同個案與讀者互動,希望大家在書中空白處動筆思考、發表,從而感受設計、體驗設計,走進設計的魔力中。
 

內容

參與式設計_text_英
1
參與式設計LBF
115
參與式設計LB
116

關於作者 (2023)

王建明(Robert) IDEA 基金會(IDEA Foundation)及人人設計工作室(IDEA Design Hub CIC)社會企業創辦人、PremedGo Healthcare Technologies聯合創辦人;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會員、香港註冊建築師。曾獲二○一五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、二○一七年香港紅十字會人道年獎、新加坡第七屆泛亞太平洋老年照顧創意大獎Young Architect of the Year。前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助理總幹事,負責設計及營運長者院舍、社會企業等項目,推廣用家參與設計以提升生活質素。於英國劍橋大學Judge Business School、英國倫敦大學學院The Bartlett,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及香港中文大學修讀社會企業、工商管理行政、城市發展規劃及建築學。在柬埔寨、尼泊爾、印度籌劃建校項目,推動社區發展及積極參予義務工作。在設計方面,王建明的作品曾在國際及香港建築設計比賽中獲獎;他推廣的參與式設計項目獲邀在國際組織:包括聯合國人居署、世界衛生組織、亞洲開發銀行及國際建築師協會的會議上演講介紹。 梁皓晴(Rosalia) 法國建築師,社區營造者。畢業於法國國立高等建築學院?cole nationale sup?rieure d'architecture Paris-Malaquais及香港大學建築系。現為香港大學建築系講師,並曾於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建築系擔任導師。自2018 年起為香港大學建築系碩士課程“Research on Participatory Design in Architecture” 的導師。她的教學及研究主要探討參與式設計在建築設計領域的方法和應用。近年致力和香港不同慈善機構合作社區項目,帶領學生走入社區,加強學術、專業和公眾之間的合作和互動。 陸明敏(Liza) 文字工作者、攝影師,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化研究系,曾任職藝術雜誌編輯和副刊記者,著有《Art Toy Story》(上下)、《囉囉唆唆——又一山人 六十年 想過 寫過 聽過 說過的》(合著)、《物事:97項影響李永銓的……》等。相信想像可以改變社會,藝術會帶來革命。

書目資訊